(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)近年来随着婴儿潮的来临,母婴市场成为了电商领域具有商机的又一细分领域。我国每年新增人口1600万,数字背后是孕婴童领域庞大的市场。2015年中国母婴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万亿。
在快速发展的母婴市场上,母婴行业的互联网+已成为诸多商家的必然选择。母婴电商市场将不仅是蓝海,还是红海。从目前市场状况来看,“互联网+
母婴”的未来发展有五大方向。
方向一:产品细化O2O模式
母婴O2O势必要被细分,从高要求的专业度和安全性方面做垂直O2O。其实未来母婴O2O可以分为亲子O2O(学习课程、游乐活动等)和母婴用品O2O(食品、生活用品、开发教育等)。亲子O2O可学习在线教育和在线旅游的O2O模式:线上报名试学试玩,线下体验,反馈到线上分享照片影像等内容。
母婴用品O2O食品类可学习零售行业1号店和天猫的O2O模式,“抢购”、“闪购”等活动促销取代正价,也可以按月按季订制式的模式即时供应给消费者;母婴生活用品类可学习化妆品垂直网站聚美优品,母婴用品和化妆品的特殊性有许多相似之处。母婴O2O甚至可以采取“产品国外制作,国内线下体验线上支付”的“跨界O2O”模式。
方向二:孕期下游价值拓展
孕期市场和婚恋市场有类似的地方,其用户往往是非周期性的新用户,老用户极少。因此,可以基于现有用户,针对性提供孕期周期下游的产品和服务,典型的如婴童早教产品:孕妈在怀孕前及怀孕中对原有的产品、圈子都会有很高的使用频度和黏性,到小孩出生后,相关的话题必然有其延续性,尤其是对婴儿成长、早教相关领域,有强烈需求。
本地生活服务尝试如何从类似月嫂、二手玩具交易这样的孕婴期服务,逐渐拓展到更广阔的家政、电商服务市场,完成从单一的母婴垂直类社区到本地化妈妈生活资讯社区的转型。其涉及的资讯内容板块从亲子、育儿类也逐渐扩展到本地生活、家装、消费打折、旅游等多个板块。
另外,从孕期的上游去拓展也是可行的,比如“大姨吗”通过经期管理服务体系,可以在更早的时间入口把握住用户流量价值,如果一个女性用户在经期管理过程中成功“升级”,那就极有可能在其社区中引发孕婴相关的需求波澜。
方向三:重新定义安全敏感类商品的电商模式
母婴电商最重要的便是商品的不同,孕婴市场的商品涉及的品牌繁多,而且大都是对安全性高度敏感的商品,像奶粉、尿不湿、孕期药物等等,中高端用户更关注的可能不是价格高低,也未必是品牌这么单纯。他们需要的是一种“可信赖的口碑”,这种口碑不是来自大范围用户的点评,而是更多的来自一个中小规模的、可信赖的圈子里的口碑。
大家的选择要么是在这样的半强关系圈子里讨论出来的集体智慧,要么来自可信赖的圈子达人。特殊商品、圈子、达人、口碑、多品类这些元素综合在一起,要想更好的运转,或许还需要重新定义这个领域的电商模式。
方向四:盈利模式探索需守住质量关
“跑马圈地”的同时,要用优质的商品和上乘的服务留住老客户、吸引新客户。这才是电商健康发展的出路。电商的任何品类,要在扩张的同时,建立正品保障机制、后期客服体系的完善也十分必要。
首先,母婴产品的市场虽然庞大,但产品质量却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,对电商而言,必须认识到,母婴类产品的特殊性,切实把品质和质量放在重要地位,决定其品质保障的重要性几乎可以与药品划等号。
其次,从母婴网购消费群体的购买特征来看,价格并不是影响选择的首要因素,相反,产品的品牌和品质保障才是消费者首要考虑的因素。要想真正赢得消费者的心,赢得更加长远的未来,电商企业必须始终保持“正品意识”,为消费者提供有品质保障的产品及完善的售后服务。
最后,对消费者而言,掌握网购技巧的同时,亦需增强维权意识,保持理性,避免冲动消费。消费者在进行网购时最重要的是要保持“理性”。首先要选择口碑好,真正值得信任的品牌。其次,选择正规的母婴购物网站。最后,收到网购产品后要及时对比检验,同时保存好购物发票及相关凭证,在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时,能够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。
方向五:
母婴信息及产品的数据化
当前母婴产品的信息更多的是以文章、论坛帖子这样的半结构化数据的形式存在的,在这种传统运营模式下,一个母婴产品的用户如果遇到问题,要么需要海量的扫贴来自行汇总信息,要么求助于几个所谓的社区公知,再有就是咨询身边熟悉的有经验的人,但却没有相对完善、便捷的数据化母婴服务。
比如,不少一个初期孕妇经常会遇到的问题:孕5周,HCG50.0,孕酮9.0,同时伴有腹痛的情况下,到底是不是先兆流产?如果有了相对数据化的信息服务,就可以统计得到社区孕妇的整体指标分布、生理特征构成,以很直观的数据化的形式展示出来,同时也可以基于不同细分用户来看细分群体的特征分布。也许,很多孕妇在去医院诊断前更希望可以提前看到一些这样的分布信息,以求得心理安慰。
目前,传统母婴市场上充斥更多的是半结构化的文本信息,缺乏相对结构化的信息内容,而背后的凸显出来的运营理念更多的是媒体运营模式,缺乏数据驱动的理念。(来源:母婴行业观察;编选: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)